附錄A
透平齒輪傳動裝置噪聲聲壓級測量規(guī)范
A.1目的:齒輪噪聲是綜合反映齒輪質量水平的一個指標,本附錄為透平齒輪傳動裝置提出噪聲測量的儀器及程序,并提出噪聲(A計權聲壓級)的極限值。
A.2適用范圍:本規(guī)范所規(guī)定的透平齒輪傳動裝置,具有下列條件:
a.試驗轉速應辟開臨界轉速;
b.按設計要求在充分潤滑的條件下;
c.在一個與旋轉部件相連的系統(tǒng)中進行試驗。
齒輪裝置只是整個聲學系統(tǒng)的一部分,這個系統(tǒng)除了齒輪裝置外還包括驅動機、傳動設備、齒輪裝置的安裝基礎及聲學環(huán)境等,其中每一項都可能影響齒輪裝置的聲壓級(A)測量值。賣辯證應在其廠內的試驗條件下,保證齒輪裝置的聲壓級(A)在圖A1的規(guī)定范圍內或商定的范圍內。
注:本附錄不能作為現(xiàn)場齒輪裝置聲級測量的依據(jù)。
A.3儀器:
A.3.1聲級計 噪聲級測量采用按GB3785-83《聲級計的電、聲性能及測試方法》中規(guī)定的Ⅰ型或Ⅰ型以上的聲級計測量聲壓級。
A.3.2倍頻程計 當進行頻譜分析時,使用的1/1或1/3倍頻程濾波器應符合GB3241-82《聲和振動分析用的1/1和1/3倍頻程濾波器》的要求。
A.3.3校準 在第每次試驗前、后、必須對聲級儀器進行聲學校準,并符合JJG176-76《聲壓級校準器試行檢定規(guī)程》的要求。
A.3.4調整 聲壓級測量時,優(yōu)先采用儀器的慢響應。
A.4試驗條件
A.4.1環(huán)境  試驗場所的聲學環(huán)境應為一個半混響場。由于試驗目的是測定齒輪裝置所產(chǎn)生的聲壓級,所以在試驗中,應盡可能將其他設備與齒輪裝置隔開。
A.4.2安裝 試驗時,齒輪裝置必須安裝在其設計的工作位置上,在賣方試驗室內可由任一種原動機通過皮帶傳動或聯(lián)軸器傳動。
A.4.3速度 在沒有其他要求情況下,應以齒輪裝置的額定轉速作為單一的試驗轉速。
A.4.4負載 除合同另有規(guī)定外,齒輪裝置在不帶負載情況下作噪聲測試。
A.5聲學測試
A.5.1傳聲器位置 傳聲器應安放在與齒輪裝置主要鉛垂表面中心相垂直的位置上,離試驗地面高度不小于0.3m,離齒輪裝置主要鉛垂表面的距離按表1規(guī)定。
表A1主要鉛垂表面與傳聲器之間的距離
| 最低速齒輪付中心距,mm | 傳聲器的距離,m | 
| <100 100~380 ≥380 | 1.0 1.5 3.0 | 
 
A.5.2測量值的確定 如果聲級計指出的聲壓值有擺動時,則應以讀數(shù)的平均值作為被測的聲壓級。
A.5.3對背景噪聲影響的修正 若測量值與背景噪聲的聲壓級之差小于或等于10dB(A)時,則測量時必須時行修正,齒輪裝置聲壓級測量值應減去修正值。修正值按GB3768-83《噪聲源聲功率級的測定——簡易法》的規(guī)定。見表A2。
表A2背景噪聲的修正值
| 齒輪裝置怕壓級與背景噪聲聲壓級之差 | 應減去的修正值 | 
| 3 4~5 6~8 9~10 >10 | 3.0 2.0 1.0 0.5 0 | 
 
A.5.4透平齒輪傳動裝置最大壓級見圖A1。
圖A1噪聲聲壓級限制值
注:若一個箱體中有多級齒輪傳動,應以最高速的節(jié)圓線速度為依據(jù)。
 
附錄B
齒輪使用系數(shù)Ka
(參考件)
B.1使用系數(shù)Ka使用系數(shù)Ka是考慮由于嚙合外部因素引起的動力過影響的系數(shù)。這種過載取決于原動機和從動機械的特性、質量比、聯(lián)軸器以及運行狀態(tài)。
B.2買方應在合同中規(guī)定出齒輪最低的使用系數(shù),它不得低于表B1中相應的數(shù)值。
表B1齒輪最低的使用系數(shù)(Ka)
| 被驅動設備 | 驅動機 | 
| 電機 | 汽輪機、燃氣輪機 | 內燃機 | 
| 鼓風機: |   |   |   | 
| 離心式 | 1.4 | 1.6 | 1.7 | 
| 壓縮機: |   |   |   | 
| 離心式 | 1.4 | 1.6 | 1.7 | 
| 軸流式 | 1.4 | 1.6 | 1.7 | 
| 通風機 |   |   |   | 
| 離心式 | 1.4 | 1.6 | 1.7 | 
| 強制通風 | 1.4 | 1.6 | 1.7 | 
| 引風 | 1.7 | 2.0 | 2.2 | 
| 工業(yè)及礦山(大型并啟動頻繁) | 1.7 | 2.0 | 2.2 | 
| 發(fā)電機及勵磁機 |   |   |   | 
| 基本負荷或持續(xù)負荷 |   | 1.1 |   | 
| 尖峰負荷 |   | 1.3 |   | 
| 泵: |   |   |   | 
| 鍋爐給水用離心泵 | 1.7 | 2.0 |   | 
| 熱淚盈眶油離心泵 | 1.7 | 2.0 |   | 
| 高速離心泵 | 1.7 | 2.0 |   | 
| 供水離心泵 | 1.5 | 1.7 | 2.0 | 
| 軸流泵 | 1.5 | 1.5 | 1.8 | 
| 除上述用離心泵外其它用途的離心泵 | 1.3 | 1.5 | 1.7 | 
 
附錄C
齒面接觸負荷系數(shù)
(參考件)
C.1齒輪裝置可根據(jù)齒面接觸負荷系數(shù)K來估算尺寸。
C.2齒面接觸負荷系數(shù)K的定義
式中:F1——端面分度圓上的名義切向力,N;
      b——工作齒寬,mm,指一對齒輪中的較小齒寬;
      d1——小齒輪分度圓直徑,mm;
      u——齒數(shù)比,u=Z2/Z1;Z1、Z2分別為小齒輪和大齒輪的齒數(shù)。
式中:p——齒輪額定功率,kW;
      n1——使用系數(shù)。
C.3齒輪額定功率的許用齒面接觸負荷系數(shù)[K]將隨著大齒輪所選用的材料、熱處理方法和使用系數(shù)的不同而變化。
C.4表C1給出了常用材料不同組合情況下的材料指數(shù)。其它材質的材料指數(shù)可參照圖C1來確定(按最小的硬度值確定)。正常熱處理要求的公差范圍大約為40~50布氏硬度值。因此,當大齒輪硬度處于上限,小齒輪硬度處于下限,它們具有相同或大致一樣的硬度的配置,也是允許的。
表C1材料指數(shù)M
| 大齒輪硬度最低值 | 小齒輪硬度最低值 | 材料指數(shù)值 | 小齒輪最大L/d1值 | 
| 人字齒 | 單斜齒 | 
| HB223 | HB262 | 9.2 | 2.4 | 1.7 | 
| HB262 | HB302 | 11.3 | 2.3 | 1.6 | 
| HB302 | HB341 | 14.1 | 2.2 | 1.5 | 
| HB352 | HRC50(氮化) | 18.3 | 2.0 | 1.45 | 
| HRC50(氮化) | HRC50(氮化) | 21.1 | 1.9 | 1.4 | 
| HRC55(滲碳) | HRC55(滲碳) | 28.6 | 1.7 | 1.35 | 
| HRC58(滲碳) | HRC58(滲碳) | 31 | 1.6 | 1.3 | 
 
表中:L為有效齒寬加即刀槽寬。
附加說明
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(yè)委員會提出,由鄭州機械研究所歸口并負責起草。
本標準起草人司春華、池叔航、沈紹槐、吳天武、謝景福、程大黑、譚弢。